Skip to content
On this page

考研经历分享

本指南由林志煜同学攥写

本篇考研经历分享基于笔者本人 2023 年考研上岸武大信管数据科学经历(本院校考本院校),适用于 985 高校成绩中下游同学考取本院校硕士专业,主要包括目标专业确定、复习计划安排、学习小方法、复试准备等。我选择的考研路径不一定适合大多数人,仅供参考,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就是最优的安排。


考研流程简介

考研流程.png

第一步是初步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根据自身实力情况和兴趣方向初步挑选几个目标院校和专业,不用担心好高骛远,也不要过于骄傲自大。

第二步是初步联系目标院校的心仪导师,打听打听他的研究方向、在读学生、毕业学生等,虽然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也要看看这乌鸦能吃多少肉。

第三步是开始制定复习计划,根据所选专业的不同和自己学习能力不同,复习计划也不同,像武大数科专业,考的政治、英一、数三、数据库+信管基,主要是前期针对英语、数学、数据库的计算题进行复习,后面在反复练题的同时背诵政治、数据库、信管基的概念内容。

第四步是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到了报考阶段一定要确定选择一个院校专业,根据自己前期的复习情况选择,确定选完报考之后就不要关注推荐专业院校的相关信息,以免影响后续自己复习的心情。

第五步是考研冲刺,基础复习计划完成之后根据自己情况选择是否强化之后再冲刺,一般而言是时间所剩无几,因此需要各科目通篇开始整理,准备冲刺考研。

第六步是确定导师,可以先根据自己答题情况参照网上的答案预估自己的分数,如果能保证上岸就可以着手联系导师,届时保研也已尘埃落定,越早联系导师越能保住名额,掌握主动权。

第七步是准备复试,需要自己整理大学生涯中的获奖经历和关键任职、社团、实习、科研等经历,同时开始与联系好的导师初步规划硕士期间的大方向和总体计划。

第八步就是初试复试后的拟录取通知啦!


初步选定目标院校专业

本院校本专业直升

选院校选专业首选的就是本校本专业直升,这是最接近自我定位和考研趋势的选择,熟悉的地域、熟悉的老师、熟悉的同学,便于联系的学长学姐、便于沟通的导员老师、便于自习考试的地理位置、便于升学转档的转入转出……好处数不胜数,这也是我个人极为推荐的选择,为我在大四这一年都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舒适感,而且在本校本院考本校本院会降低极大的心理压力。

跨学校

在不同院校会有报考录取的差异,在备考其他院校时,最需要关注的就是更多的外校信息,考研信息差会引发越来越大的差距,因此有一个目标院校的渠道是重中之重;而其他院校注重的不是你选择的原因,而是你是否匹配的能力或者相关的经历,一般而言往高层次 title 的院校选择会有更加高的要求,不仅面临着他们本校同学的竞争,更有来自更高层次院校的同学竞争,所以跨院校尽量往同层次或者低层次方面选择;同时要针对提炼自身的优势长处,主要应对复试中跨学校的提问。

跨专业

跨专业主要涉及到后续研究方向和本身学术背景的问题,如果本科期间有过交叉学科的经历会是最佳答案,如果没有的话,要注意辨别爱好兴趣和能力特长的区别,不要简单的以我喜欢作为开头介绍跨专业的问题,而是要以我擅长为开头介绍自己,同时也是说服自己的一种方式。

联系心仪导师

在初步选好院校专业后,就可以尝试自己联系一下心仪的导师,两三位即可,表示想了解其研究方向即可,有条件的可以尝试申请旁听课程、组会、讲座等,便于自己判断,也可以由此机会联系学长学姐,从侧面探听导师的为人处事等,但也要保持自己的主观判断,不要被学长学姐的一家之言而急下决定。

基础复习安排

我个人的复习安排是从 2022 年暑假 6 月份开始,当时正好需要实习,因此是一边实习一边开展复习。由于双线并行,导致复习缓慢没有成效,因此建议能自己解决实习要求的就自己解决,不要浪费时间在实习这件事情上,考研过初试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同理。

在暑期没有确定好专业的情况下,可以先针对公共课进行基础学习,如英语的背单词、跟课、练作文(推荐每天练一篇,主要是练字)等,政治的听课(推荐徐涛)、做笔记、梳理等,如果确定报理科类的就可以先对高等数学部分进行学习(推荐张宇、武忠祥),专业课部分院校会考查领域内通用的教材,也可以针对性梳理一遍。我个人的安排是上午数学政治,下午英语专业课,每天划定要看几节的课,具体一点会有很强的成就感,但是不要因为完不成就给自己压力,完不成说明需要调整计划,将战线拉长。

确定报考院校专业

在十月份考研报名,需要确定好自己最终的专业,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如果勉强能坚持甚至状态良好的话就可以按初定目标或者更高的目标报考,如果实在无法坚持的话,就按初定目标或者降低报考院校专业的层次,临时改决定很常见,十月份是最多人放弃的时候,所以不要过于担心自己更换学校专业的影响。我个人是一条路走到底,确定报本校本专业,在十月份的复习也是勉强支撑,去食堂经常会有反胃呕吐的感觉。但是有晚归时高悬头顶的月亮和眼目前触手可及的六便士,所以很侥幸地撑了下来,同学们也要注意多多放松放松心情,自己散步独处打打游戏,给同学朋友家人聊聊天,他们很乐于分享今天的趣事。

考研冲刺

到了强化学习、冲刺的阶段,数学没学完?不用紧张;专业课还没看?不用着急;政治还没背?不用心慌;英语还没练?不用焦虑,因为紧张慌乱心急如焚一点用都没有。数学没学完可以直接做一些简单的题目练手,就别去挑战高难度题,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专业课还没看可以直接对照着答案,“背一背”课后习题,高价收别人的资料开始背要点,很多专业课都是考死知识,跟大学期末考试一样,记得的刷刷写,不记得的自己编;政治还没背可以直接开始练选择题,抄简答题,背答案,很多押题都押得很死;英语还没练可以直接开始刷真题,练作文,语感来了神挡杀神。

我当时正逢放开措施,考研前十天阳性,浪费三天时间,但是仍然在后面一周把握住了状态,最关键的就是平稳的心态,要认清自己的实力定位,然后找优势找缺点,理性分析制胜。

确定导师

如果想要加快节奏,复试信心不足的话,最好是在考研结束后就立马看答案估分,看自己能否初试上岸,按照低标准估分如果踩线的话,更需要联系导师准备复试了。这段时间也可以用来做后续安排,以免到时候毕业论文加复试或者加找工作、考公、出国等捉急,同上参加组会,咨询学长学姐,看知乎微博相关帖子等,确定好一两个导师,掌握优先权,以免让其他学生抢走了好导师。有时候甚至能捡到保研同学选导师的漏子,报上大腿。

我个人也是一条路走到底,选了个导师就信以为真,建议大家还是多多比较。我个人能够勉强接受,并且看能够出来的学长学姐都有着不错的出路,而且也很佩服教学“认真负责”的老师,但是抓死了进度,所以各有优缺,找到自己适合的那只乌鸦就好。

准备复试

复试要求需要自己打通渠道,掌握目标院校的内部渠道尤为重要,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同时自身的亮点也要尽可能放大,往科研方向靠,最好是围绕某一个科研领域展开介绍自己,此外就是阅读相关的前沿论文等,补充专业领域知识。

我个人因为考本校本专业,且具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很顺利便通过了复试,没有什么障碍。